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
失恋时,人为何痛苦?
失恋时候,最需要就是有人倾听和陪伴。
失恋大抵可分为四个阶段,起初是不相信和不接受这个事实,内心的潜台词是这样的:“怎么会…?不会的…要分手也得我先提出。”接下来是意识到并接受了这个事实,开始体验到依恋关系的分离痛苦,这个过程是最令人难过的,时间的长短和程度因人而异。再下来就是恢复期了,想起那个人的时间越来越少。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付诸行动,建立新的依恋关系。目前她的状况处在第二个阶段。
依恋关系的最早的体验来自婴儿时期,孩子是妈妈的中心,他/她的一颦一笑都引起妈妈无限的关注和反应时,幼小的生命体验着这种关照和荣耀,也会用自己的全部身心跟妈妈保持着互动,从而形成了紧密的依恋关系。当有一天,弟弟、妹妹的出现,或者是孩子们发现自己不再拥有妈妈世界中心位置的时刻,那种被遗弃痛苦的体验(内心的情绪体验,并非是客观事实)被我们深埋在潜意识里。成年恋爱后,我们的依恋感重新被唤醒,沉浸在痴醉中。当有一天,依恋关系无法在现实生活中继续,就如同孩提时“中心地位”的幻影破灭一样,被抛弃或背叛感再次浮现,让我们欲罢不能。
有些人长时间地走不出失恋的伤痛,是因为他们没勇气面对依恋感的剥离,他们会一遍遍地回忆曾经的美好画面,用幻想来麻醉自己,而不愿意回到现实当中,在这样内心体验中,不全是痛苦,也有快乐的体验。
也有人会用物化的概念来比喻情感,2年前听到下面这样一段对话,也有其中的道理:
A说:“丢失感情和丢东西的本质是一样的。”
B说:“不太一样吧!”
A说:“那如果你买了个好几万的钻戒丢了,你会不伤心?”B女超级喜欢钻戒。
B说:“我不伤心,我悲痛!但我不会把它弄丢的,会把它锁在家里!”
A说:“如果钻戒像男人一样长着腿的话,它早自己走了!”
不管丢失的是什么,如果感到极度的痛苦,那痛苦的根源也许就是人性中本我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吧,试想一下,“我无私地、忠诚地与你保持着亲密的连接,而你却在我还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弃之而去,那是不能接受的,所以会伤心,痛苦,悲愤,绝不原谅!” 这也是人性中真实的一面。
面对仍然心爱着的人离开,在滚滚红尘中有几位女子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智慧地超脱呢?
寻不回的失去
最终寻回了无限怅怀的别离
一颗星划过夜空
流光溢彩的纹路映衬着心中
婆娑的一霎
寻回和失去摇摆出
苦涩、不甘与无奈
或许更多……
所有的缘起缘灭
都在转念之间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